- 发布日期:2025-02-04 21:52 点击次数:78
山东制造!40万吨级超大型“海上油气工厂”上部模块完工交付
海洋能源装备制造的新突破
1月12日,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油工程”)对外宣布,由公司承建的巴西国家石油公司40万吨级P79 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项目13个上部模块在青岛国际化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完工交付。
这一成就标志着我国高端海洋能源装备制造能力再次取得新的突破。
FPSO广泛应用于海上油气田开发,其结构工艺复杂,集石油开采、处理、储存、外输以及人员居住与生产指挥系统于一体,是高端海洋装备的典型代表。
P79 FPSO船体总长345.3米,型宽60米,最大排水量达40万吨,是目前全球最大的FPSO之一。
建成后将服役于巨型深水油田巴西桑托斯盆地Buzios油田,作业水深超过2000米。
海油工程负责全船13个核心压缩机模块的设计、采办、建造、装船等工作,模块总重近3万吨,相当于23000余辆家用小汽车,由超过32万个结构件组成,涉及153台大型机械设备安装工作,电缆总长达30万米,可以绕北京五环3圈。
这些数字背后,不仅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中国制造业实力的象征。
你是否曾想过,在如此庞大的工程中,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决定成败?
比如,如何确保每一根电缆都能准确无误地连接到指定位置?
技术创新与管理优化
据海油工程巴油P79项目副经理邵然介绍,项目技术要求高,工作量非常大,建造高峰期13个模块同时总装,投入施工人员超3000人。
这对施工建造技术、施工工艺、质量管理、安全管控、大型装备资源调配和精度控制等都提出了严峻挑战。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采用工艺模块加管廊模块一体化建造,大幅提高模块建造集成度。
自主研发PCMS(工程项目建造管理系统)多个新型应用场景,实现建造及检验等环节数据跟踪与实时处理,大幅提升数字化可视化建造技术水平和项目管理效率。
深化应用SPMT(自行模块运输车)顶升总装、大型结构物侧装、双精度尺寸控制等10余项技术革新。
项目各项质量合格率均超过业主规格书要求,静设备就位精度1毫米,动设备软脚测试精度0.02毫米,精度控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创造1200万安全工时佳绩。
面对如此复杂的工程,如何平衡技术创新与成本控制之间的关系?
这或许是每一个项目经理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国际合作与品牌建设
巴油P79 FPSO项目是海油工程继交付两艘35万吨级FPSO P67/P70后,再次参与的南美巴西大型深水FPSO项目。
近年以来,海油工程相继交付企鹅FPSO、加拿大LNG、沙特Marjan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高端海洋能源装备。
并在2024年首次通过竞争性前端工程设计中标首个千米级国际深水工程总包项目,用一个个超级装备擦亮了“中国制造”的金色名片。
逐步实现由工程分包商、向工程总包商、再向“一揽子”国际工程总包商的历史性跨越。
目前,海油工程已与全球数十家国际能源公司和工程公司建立良好合作关系,成功与沙特阿美、壳牌等国际大型能源公司签订EFA(长期合作)协议。
并成为国内首家获得壳牌HSSE(健康、安全、安保、环保)绿色认证的企业,持续打造极具竞争力的“中国制造”国际品牌,有力推动国际能源合作向更高水平发展。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企业如何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
结语
从青岛国际化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出发,一艘艘承载着中国智慧与力量的FPSO驶向世界各大海域。
它们不仅是海上油气生产的利器,更是中国制造业崛起的见证者。
每一次技术突破、每一个国际合作项目的达成,都在不断书写着“中国制造”的新篇章。
然而,在这条充满机遇与挑战的路上,我们仍需不断前行。
未来的路还很长,面对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和技术更新换代的压力,如何保持竞争优势?
这不仅是中国制造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每一位关注行业发展的人士共同关心的话题。